联系人:廖经理
邮 箱:[email protected]
电 话:18477172383
地 址:广西南宁市高新区九路10段
作为中国传统四害,蚊子能广泛进行传播登革热(Dengue virus)病毒、寨卡黄热病毒(Flavi virus)、阿尔法病毒(Alpha virus)、寨卡病毒(Zika virus)等至少26种病毒,是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大部分农村地区登革热的最主要方式传播信息媒介[1-2]。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中心城区城市地面雨水井和下水道中积水可以明显,是嗜吸人血的蚊虫问题主要生物孳生地,为蚊虫防控重点发展地区[3]。为应对因蚊虫活动引起的公共安全卫生环境事件,已有相关研究在人口结构相对比较密集网络区域的雨水井和下水道中投放一个甲基嘧啶磷、毒死蜱等有机磷杀虫剂[4]。传统以及有机磷杀虫剂产品多为具有高度或中度有毒物,对人和社会动物之间产生影响神经系统毒性[5]。“1%双硫磷颗粒”对鱼类及人畜的毒性均很低,被世界人民卫生服务组织学生推荐为可直接在饮用这些水中通过使用的杀蚊剂[6-7]。由于其选择性强、浓度低,在防治各种蚊虫试验中获得能力优于没有其他一些有机磷药剂的效果[8]。作为一种新型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1%双硫磷颗粒”已被人们广泛学习应用于分析上海成为城镇建设河道和雨水井中。2018年,莫旦红等[9]在上海宝山区1 200个雨水井内投放了“1%的双硫磷颗粒”,发现该技术药剂可有效方法降低嗜血幼蚊及成蚊的密度。
有机磷杀虫剂的极性与水相似,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于有机氯杀虫剂,因此在水中的广泛应用容易导致有机磷杀虫剂残留,从而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10-11]。 “1%毒死蜱颗粒”投入雨水井后,随雨水井一起收集到雨水泵站,排入河流。 上海市有许多水井,大量的“1%二硫化磷颗粒”可能会增加河水的污染风险。 1978年至21世纪初,上海河整治的重点是清除黑臭水,NH3-N是制约上海河水质的主要因素[12-13]。 进入“十五”后,上海市河道整治的目标是在基本消除黑臭水的基础上,消除劣质五级水。 根据监测数据,截至2019年,上海市已完成了1万余条劣 Ⅴ 类河流整治,劣 Ⅴ 类水体比例已降至7.8%。 然而,许多水域的TP浓度仍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0.4mg/L)的上限值附近。 TP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目前上海市河流TP污染主要来自上游进水、直接排水、非点源污染和雨水泵站排水[14]。 有机磷农药对地表水的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15-19]。 然而,关于雨水井废水从泵站排放时,有机磷农药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的报道却很少。 本文研究了1%二硫代磷酸颗粒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水中TP、S2-和NH3-N质量浓度的影响,讨论了二硫代磷酸颗粒的安全剂量和安全剂量范围。 为上海市城区雨水井1%毒死蜱农药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