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廖经理
邮 箱:[email protected]
电 话:18477172383
地 址:广西南宁市高新区九路10段
蟑螂防治工作与其他一些病媒生物教学一样,经历了环境进行治理发展阶段、化学防治研究阶段和综合防治管理阶段3 个阶段。近年来随着人们开始意识到蟑螂控制最重要的不是在技术不断革新上,而是在技术的落实与管理上,因此蟑螂的法规以及防治也起着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环境防治
环境防治是蟑螂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永久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室内卫生和清除栖息场所。 具体方法是彻底清除室内杂物,堵塞孔洞,抹缝,填充墙缝、门窗框缝、地板缝、各种管缝等缝隙,使蟑螂得以隐藏,防止蟑螂侵入室内。 经常清洗蟑螂停止休息的物体的表面和角落,以清除其排泄物和碎屑。 及时清理腐烂的蟑螂和虫卵鞘。
2.2 物理防治
物理控制是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根据当地条件设计出各种简单易用的陷阱和方法。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经济,特别适用于蟑螂密度较低的场所。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蟑螂,多年来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2.3.1 毒(胶)饵
毒饵是将对蟑螂引诱力强的物质与胃毒作用的杀虫剂混配在企业一起,蟑螂取食后经胃黏膜组织吸收,由淋巴和血循环系统作用靶位致死。毒饵对蟑螂的杀灭环境作用主要取决于这些杀虫剂的杀虫处理效果和诱饵的引诱力,以及市场投放的地点。与药物通过喷雾(洒)比使用毒饵进行灭蟑具有中国使用网络安全、方便、减少一些药物资源浪费、杀灭率高、不易发展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它已成为灭蟑螂首选产品剂型因素之一。
2.4 生物防治
通过利用害虫的天敌,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微孢子虫)、杀虫植物和对环境没有不利影响的天敌,对蟑螂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杀灭蟑螂不只是像化学药剂一样杀死表面的蟑螂,而是让蟑螂互相感染,杀死隐藏在巢穴中的蟑螂和应用化学药剂后孵化的卵,效果真正彻底和持久。
2.4.1 真菌
真菌通过吸收血淋巴中的营养物质、分解组织或产生有毒代谢物来杀死蟑螂。除了通过消化道入侵蟑螂外,真菌还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菌管感染蟑螂,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4.2 病毒
昆虫病毒是一种以昆虫为宿主,在宿主种群中传播的病毒。它们在蟑螂的细胞中不断繁殖成千上万的子代病毒,导致大量蟑螂细胞爆裂死亡。食物资源匮乏时,蟑螂有自相残杀、以昆虫尸体为食的习性。因此,昆虫病毒更容易在蟑螂种群中引起疾病流行。
2.4.3 昆虫细胞生长性能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ion,IGRs)
IGRS具有高选择性和复杂的毒性机制,对不同种类的蟑螂具有接触性和胃毒性作用。 IGRS主要包括几丁质抑制剂、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 我国IGR的研究工作在农林害虫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近年来才在蟑螂防治方面得到应用,主要产品有桂精散、噻嗪酮、赤虎龙等。
总之,蟑螂防治工作必须进行针对其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食性杂等特点,突出教学重点,因地制宜、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用药,多种方式方法研究并举,不留死角,长效发展管理,才能保证其防制效果